(
课件网)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和平奖 瑞典--遗嘱 遗产作基金 1901年开始 12月10日颁 诺贝尔 诺贝尔化学奖 (1867年发明炸药) 共有8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 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和钱永健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基本史实, 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发展的影响。 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1879年10月21日,他用碳化的卷绕线作为灯丝,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 时间:19世纪中后期 (2)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 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促进了科学的繁荣 (3)德国和美国扮演了主要角色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传统工业的进步 化学工业的建立 电力的广泛应用 (1)电力的广泛应用 (显著标志) 电气时代的到来 1、电力的广泛使用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话、电报等工具的发明 电 话 无线电报 为迅速传递信 息提供了方便 世界各地的 经济、政治 和文化联系 进一步加强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煤气内燃机 汽油内燃机 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 石油开采兴盛 交通工具的革新 石油开采业发展 石油化工业产生 1885年卡尔 本茨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 1908年,亨利 福特开办的制造福特T型汽车的流水线 (3)化学工业的建立 从石油和煤中,能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药品、炸药 (2007年海南省三校联考)右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4)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织工)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 (钟表匠)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 (工人) 改良蒸气机 英国 瓦特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 汽船 美国 富尔顿 四个方面 国家及人物 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德国人 西门子 发电机 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人 卡尔·本茨 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化学工业的建立 瑞典人 诺贝尔 炸药(甘油火药) 塑料、纤维 石油化工的产生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时 间 显著标志 发 明 者 起始部门 科技含量 起源国家 生产组织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社会结构 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欧美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18’C 60’S-19’C中期 19’C中后期-20’C初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 技师和工人 科学家、工程师 棉纺织业(轻工业) 以重工业为主 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 英国 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现代工厂制确立 垄断组织、公司制产生 (2007年烟台诊断考试)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形成: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2、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3、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 1、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