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04106

湘教版地理七上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案(共2课时,表格式)

日期:2024-05-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32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因素,格式,2课时,教案,主要,教版
    教学课题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主导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教学难点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角马迁徙视频,提问:角马迁徙的主要原因? 2.展示不同的气候类型图片,提出问题气候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入新课 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并回答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1.教师展示冬季我国东北和海南的不同景象,提出气候差异巨大的原因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太阳高度角下沙土温度的变化情况。 3.教师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4.总结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1.教师讲解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关系以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2.教师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两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3.教师结合动画,分别讲解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全球昼夜划分情况 4.引导学学生总结太阳直射点的周期变化 5.教师讲解地球五带划分及各个温度带中的气候特点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讨论问题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对气温的影响 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分析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并计算黄赤交角 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自主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 学 反 思教学课题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主导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教学难点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播放东北地区寒潮新闻视频,提出问题:寒潮是如何产生的? 2.引导学生讨论西欧地区1月和7月不同城市的气温,总结规律。 3.播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视频,讲解夏季和冬季海陆温度的对比 4.结合动画,讲解距海远近不同降水的区别 5.展示同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的差异。 6.总结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7.解答东北地区出现寒潮的原因 (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1.教师结合动画和视频,讲解阳坡和阴坡接收太阳辐射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 2.教师结合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讲解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 3.教师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讲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4.引导学学生总结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展示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乱砍滥伐等的图片,阐述其对气候的影响 2.动画演示城市热岛效应 3.讲解温室效应 4.引导学生总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留待后面解答 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总结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观看视频,尝试分析阳坡和阴坡的差异 观看图片,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以及其其后背景 补充教师所讲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讲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例如人工降雨)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