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07687

第三课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课件(25张PPT)+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59998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一节,新文化运动,课件,25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3-1-3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练习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影片《建国伟业》中的一个印象深刻的镜头介绍,引出问题:这一幕与当时兴起的哪一运动有关? 活动环节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状况)教师提问: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学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关于辛亥革命影响和评价来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成功(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呈现材料:材料1: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而为了获得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失败(局限性):1、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呈现材料:材料2:民国二年,某地百姓门户上的对联(图片),提问:辛亥革命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对联?材料3:图片鲁迅的《药》的场景。提问:鲁迅的《药》折射出当时中国的民众怎样的思想状态?失败(局限性):2、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君主专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认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局限性)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一。呈现图片:《社会契约论》和《论法的精神》(西方启蒙思想的读物大受欢迎),图片“旧式婚礼场景”(旧式的婚礼中,不乏西装革履者),引导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又一背景: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进步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中国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教师归纳总结:背景:1、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北洋军阀混战下的中国,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困苦不堪。2、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3、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进步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中国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梳理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兴起的标志、旗帜(口号)、宣传阵地、代表人物。引导学生对代表人物相关主张的学习,分别了解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通过陈独秀的言论和《敬告青年》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的内容之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通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进一步明确胡适在文学革命中发挥的作用,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通过故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白话文的优点。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通过鲁迅的《狂人日记》相关片段,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填空:1917年,俄国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