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1959

语文:第9课《海洋忧思录》教案+课件(鄂教版八上)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230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9课,海洋忧思录,教案,课件,教版
    海洋忧思录 【教学构想】 本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深深的忧患意识。全文紧扣“忧思”二字既表达了作者急切的忧虑, 又包含着深沉的思考。“忧”的是海洋资源的几近枯竭,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最终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危机;“思”的是导致产生海洋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篇幅虽长,但语言文字不难懂,文章的结构也非常清晰,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提炼、概括相关信息,理解作者用翔实的数据说明问题的妙处,欣赏本文科学准确的说明性语言,同时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本文可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资料收集。 内地学生远离海洋对海洋知之甚少,让学生从书中、网上广泛收集“人类与海洋”、“海洋的现状”等资料,初步了解海洋。 2.点拨示例。 教师以第一段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提取概括信息、如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3.实践探究。 学生按照教师所授的方法,自主学习、研究第二、三、四、五部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拓展训练。 以“怎样才能拯救海洋”、“我们每个人”、“你能为环保做些什么”为题进行延伸训练,培养学生的忧患意思与个人的环保责任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从说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编写阅读提要。 2.品析本文准确的说明语言。 3.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学习由此文拓展,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丰富环保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筛选信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内容。 难点:理解本文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妙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如海洋对人类的贡献,我国及世界海洋的现状等。(可选一个也可两个都做) 2.资料要详细、真实,切忌泛泛而谈。 3.同学之间可分工合作、共同收集。 (预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海思》一文中作者“思”的是什么 通过“思”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自由简单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洋忧思录》,作者为何而“忧” “思”的又是什么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意在将前后所学知识串连起来,形成知识项链,同时通过比较阅读,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搜集情况 1.分小组交流。 2.每小组推选两位优秀者全班交流。 3.老师对搜集好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扬。 (避免搜集走过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通过鼓励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忧”的是什么 “思”的是什么 明确:“忧”的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化,“思”的是人类应如何保护、拯救海洋。 ②文章五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这五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部分:总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但人类却从海洋里过度攫取资源,同时又使海洋受到了污染。 第二部分:说明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以及人类破坏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环境。 第三部分:写海洋鱼虾给人类带来大量蛋白质资源,但人类却过度捕捞鱼虾。 第四部分:解释鲸鱼“集体自杀”之谜———汀脂锡的污染。 第五部分:排污污染了海洋,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海洋环境。 这五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第一、五部分是总述,二、三、四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分述了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此环节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学会提取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信息。) 二、 点拨示例 1.分组朗读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 2.这一节两个自然段分别侧重说明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说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需要,第二自然段说明人类不顾后果破坏海洋资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