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20088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名师课件(第15课):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37133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考,中国,列强,时期,晚清,15课
  • cover
高考历史总复习 名师课件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专题五 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课标与高考考点: 1、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第13课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原因: 1.根本:明治维新———资义发展———扩张政策(必要) 2.重要:清更加腐败(可能) 3.导火线:东学党起义(契机) (二)、战况:略 (三)、结果:《马关》(内容:1—4) (五)、影响: (四)、败因:主观: 客观: 军国主义扩张道路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日本“大陆政策” 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期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日本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邓世昌 旅顺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威海战役 全军覆没 日军进军路线 (二)、战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1894.7 | 1895.4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马关》(1895.4)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南京条约》 结果:《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2100万元 赔款白银2亿两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英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马关条约》的影响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破坏了中国的财政,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利益均占”,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剧增,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四)、败因: 客观:敌强我弱 主观:认识不够、战略失误,军力。 幻想国际调停准备不足 等思考。 根本:社会制度腐败 1.灾难:半殖半封大大加深。 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客观的积极: 反思、救亡、觉醒。 清:开启军事改革。 人民:戊、义、辛。 (五)、影响: 知识拓展: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经济工业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自然经济瓦解→市场、劳动力) 政治民主化: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影响日益扩大。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君宪制 辛亥革命:共和制 清朝:预备立宪: 思想:理性科学:戊戌变法促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如:放足,断发,西装等。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原因 根本 :帝义发展———瓜分中国 直接:借口义和团威胁其利益 国家: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性质:野蛮的侵略战争(以中人民为敌人) 结果:《辛》 (内容、危害) 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听命于联军的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清政府派奕劻(前右1)、李鸿章(前右2)与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内 容 影 响 赔款4.5亿两,本息合达9.8亿两 赔款.勒索,民困; 设立东交民巷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 实际成为“国中之国”,损害领土主权侵略大本营 拆毁大沽至北京炮台,沿铁路线允许外国驻兵 京津地区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工具,帮凶 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外交 总理衙门改为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