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29158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379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cover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 3课《乡愁》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中外经典诗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诗人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也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深厚的爱国感情,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新诗的知识,阅读诗歌有一定的基础基础,能够较为充分地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其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学生的欣赏易停留在表面,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歌的美。教学时,作为教师,将对诗中精彩处和难点作必要的讲析,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家乡、祖国的感情。同时教学过程中充分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感受诗歌意蕴,真正体现以学为本;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通过深情的朗读,概括诗歌的内容。 2.通过细腻的品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3.通过诗意的仿写,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2.通过细腻的品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3.通过诗意的仿写,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语: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 20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去,此时他心潮澎湃,用了不到 20分钟的时间便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 64岁才能重新回到大陆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余光中,去感受他的乡愁。 2.师配乐朗读诗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深情的朗读,概括诗歌的内容。 2.通过细腻的品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3.通过诗意的仿写,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评价任务一:深情的朗读,概括诗歌的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读音及技巧方法 重音、停连运用准确,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构成整体感。 运用基本恰当 不会运用 概括内容 能准确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能基本概括每小节内容 只能说出几个词语词,不能准确概括 1.把握诗歌的朗读语调、语速和感情请同学们说一下听完老师的朗读,说一下你的感受是什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 点拨:凄凉、孤独、对家乡的思念、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深沉舒缓,饱含深情的语气请同学们一起合作读一遍,用这种深沉舒缓,饱含深情的语气 (师)小时候 (女)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男)长大后 (合)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2.诗歌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感知诗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之别) 夫妻(之别) 母子(之别) 家国(之别) 思考:1、3小结在概括的时候是不是重复了? 点拨:没有,递进的情感,这位母亲是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是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