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节 巩固新生政权 1.抗美援朝战争 (1)时间、目的、军队:_____年10月到_____年7月。目的是为了_____。军队是_____,他们被誉为“_____”。 (2)战役及结果:_____战役。结果是_____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_____的胜利。 (3)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_____, 进一步巩固了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__。 2.土地改革 (1)概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在新解放区分批分期陆续进行_____。到_____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约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房屋等。 (2)影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2 000多年的_____,消灭了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这使得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_____。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准备了条件。 第2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一五”计划 (1)时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年底,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建立_____和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意义:_____和_____喜报频传。同时,以_____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_____得到改善。从此,我国开始改变_____的面貌,向_____迈进。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内容:1954年,第一届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____。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___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_____,为社会主义_____奠定了基础。 3.三大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_____和_____的_____道路。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国家通过_____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这种政策,实现了_____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_____。 (3)意义: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_____。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中共八大召开 (1)时间、内容: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_____。 (2)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 2.艰辛探索 (1)失误一:1958年,全国掀起了_____,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_____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 (2)调整: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并实施“_____”的八字方针。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_____”,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到_____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3)失误二:1966年到_____年,全面发动“_____”。期间,_____受到践踏,_____陷于混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和_____,为现代化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