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451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道士塔》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6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道士塔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道 士 塔 课前准备:出示课题图片 师:有没有同学对我国的道教和佛教有所了解? 生:道教的鼻祖是老子 师:好,这是你了解到的,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无语) 师:好,请坐下来再想想。让我们做个简单的界定吧。对信奉道教的人称什么?(道士)对皈依佛门的人称什么?(和尚)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他们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二是棺葬。我们知道,佛教徒,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但是,当你知道一个道士死后却被葬在佛教徒所使用的塔中,你会有怎样的兴趣和疑问?他的背后究竟有过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去探寻答案。 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看一看,这个拥有塔的道士是谁?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很整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想给同学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快了”)哦,大家自己也意识到了,读的快了,你们是一路匆匆行来,却忘了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阿尔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的走啊,欣赏!所以,无论是生活中或是学习中,有时我们需要停下脚步,慢慢欣赏。但是,我想,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刚才两个问题的认知。第一个问题,这个拥有塔的道士是谁? 生:(齐声)王圆录 师:第二个问题,他为什么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 生:因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师:好,我把你的回答完整地表述一下,因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所以死后被埋葬在塔中,并且保存的较为完整。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什么?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大声地朗读出来。 生:“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师: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佛教圣地。那么,一个道士做了佛教圣地的把持,他了解佛教吗? 生:不了解 师:那么,一个不了解佛教的人会怎样对待莫高窟?现在我们就来分组浏览文章第二、三部分,让我们自己来叙一叙,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初年,在敦煌,发生过怎样的一段历史,有过怎样的一段故事。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分组,台上的同学阅读第二部分,台下的同学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个不懂得佛教的道士,对我们的莫高窟做了什么? 师:好,有请 生:他把洞窟刷白,还堆了几个天官、灵师菩萨,破坏了敦煌石窟。 师:好,刚才你说到的其实包括了三个内容。首先是把洞窟刷白,我想问问你,刷白的仅仅是洞窟吗? 生:不是(齐声) 师:是什么? 生:是壁画(齐声) 师:他刷白的不是洞窟,是壁画。在他的两遍粉刷之后,“什么也没有了”,看课文! 生:(齐声)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师:好,注意概括的时候要提取主要信息。那么,你刚才说的第二点,他还塑了几个天师灵官菩萨。看样子,我们的这位王圆路王道士,还真带有几分对道教的虔诚。你说的第三点,他破坏了石窟,准不准确?请台下的同学这时看到课文的第二部分。 生:不准确 师:那么,破坏的使什么?是雕塑。看课文,“才几下” 生:“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泥巴”, 师:但是,大家知道吗?这莫高窟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出示图片字幕)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