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058010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66张PPT)

日期:2024-11-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36975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PPT,66张,课件,变迁,习俗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服饰: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服饰: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西合璧 政治色彩 1945年8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不约而同地穿上了中山装,留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合影。 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集体穿中山装亮相,引起世界瞩目。 服饰: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宋嘉树全家福(1917年) 传统服装与西式服装并行于世 服饰: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服装 20世纪50年代,女孩子喜欢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吉”,“布拉吉”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 “文革 ”,年轻人都以着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 50-80年代初 中国人的着装被外国人讥为“蓝蚂蚁”“灰蚂蚁” 服饰: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五彩缤纷的现代服饰 1979年3月19日,由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一片“灰、黑、蓝”形成了鲜明对比。 让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中国人大开眼界。 80年代服装特色-缤纷色彩已经开始扮靓街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街上流行红裙子》让红裙子在80年代初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 “蓝蚂蚁”、“灰蚂蚁”是老外对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老百姓的穿着印象。可谁曾想,同样是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使中国百姓“摇身‘衣’变”,成了“花蝴蝶”。颜色、布料、款式……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裁不出”,直教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现代服装 一、近现代中国人服饰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 “洋布”“洋装”传入,中西结合的中山装诞生,中外多种样式服装并存。 新中国成立初期 衣着朴素,政治色彩强烈。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五彩缤纷,款式多样 饮食: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然后,桌子的各个角都放着一盘盘烧得半生不熟的肉;这些肉都泡在浓汁里,要用剑一样形状的用具把肉一片片切下来,放在客人面前。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民国时期中国人西餐就餐场景 粥厂救济贫民 胡同里吃凉粉的小孩 九江农村的农民“他们几乎没有见过银圆。有点节余时,就购买一点很可怜的奢侈品———一点猪肉、一点海带或咸鱼作为下饭的珍品,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了”。 ———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民生活 60-70年代商品短缺,年货需凭证配给 70年代中秋节,人们凭票买月饼 60年代,大白菜也要凭票定量供应 展品二 饮食:改革开放后———丰富的餐桌文化 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紧张,居民仍要凭票购买东西,以至于猪肉摊前也经常发生口角 现在买肉很方便,肉的种类丰富,消费者在商场内你挑我拣成常事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 鸦片战争后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新中国初期 计划经济,凭票供应,物质贫乏,生活艰苦。 改革开放后 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二、近现代中国饮食的变化 居住: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北京四合院内景 四合院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