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59822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14探索宇宙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9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
  • cover
14.探索宇宙 1.教学内容 本课按照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它们是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工具,拓宽学生对航天工程的认识。活动二,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三,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自主航天工程成果的自豪感。活动四,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讨论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太空是否值得的问题,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好契机。此外拓展介绍了人类向太空发送地球信息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好奇心。 2.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类型的航天器的特征和用途。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航天失事资料,认识到探索宇宙的巨大风险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价值。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取得的成就。 难点: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各类航天器的视频、图片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我国航天事业成就宣传资料。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人类为了冲出地球所做的努力。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板书课题:14.探索宇宙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了解航天器 1.出示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你们认识他吗?这是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是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前艇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发射了三个星期信号,在轨道中度过三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 2.从世界上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到现在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他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几种航天器。 3.出示课本44页几种航天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了解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登陆器等航天器。 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飞出太阳系探测器等。卡西尼号对土星进行探测,新视野号对冥王星进行探测,旅行者1号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及其各自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实施探测任务时,可飞经探测对象、环绕探测对象运行或在探测对象上着陆。 4.教师小结:人类正是利用这些航天器才实现了冲出地球,探索宇宙的梦想。 活动二: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 1.教师引导: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是在我国科学家、航天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出示课本45页东方红1号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我国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有关知识。 教师讲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人们聆听着来自宇宙的那首《东方红》歌曲。中国的航天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可是那个时候航天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经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1999年中国第1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顺利升空。 3.出示神舟1号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介绍神舟1号:神舟1号于1999年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并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实验后返回地球,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4.出示神舟2号、神舟3号和神舟4号的图片,引导学生继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