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63140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名师课件34、种群(一)(2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5603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名师,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种群(一) 一、种群的定义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一、种群的定义 1、种群定义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物种定义 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3、种群&物种的关系 ①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一、种群的定义 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的基本单位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1、种群密度 定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意义:反应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2、出生率&死亡率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义:是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3、迁入&迁出 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意义:是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性别比例 定义: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 应用:运用性引诱剂去引诱杀灭害虫。 5、年龄组成 定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图示 类型名称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变化 增长型 幼年个体数多于成年、老年 生长率>死亡率 增加 稳定性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 出生率≈死亡率 较稳定 衰退型 幼年个体少于成年、老年 出生率<死亡率 减少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注意事项: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及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反映 决定 决定 预测 变化趋势 影响 内因 影响 外因 食物、空间、气候、天敌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空间特征 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集群分布:最常见的类型,其特征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形成原因: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集群分布,如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如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件而形成集群,如放牧中的羊群,蜜蜂、蚂蚁,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 均匀分布: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如,森林中植物树冠竞争阳光、根际争夺土壤中营养等,如动物的领域行为,以及人为栽培等原因,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相对少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则常呈均匀分布。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空间特征 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