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鲁科版选修3-1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后练习(解析版) 1.下列关于起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则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D.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2.如图,将通过摩擦起电的塑料丝靠近带电的PVC管,塑料丝“躲开”状似章鱼,所以称为“静电章鱼”。由此现象可以判断( ) A.塑料丝和PVC管都带正电 B.塑料丝和PVC管都带负电 C.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 D.塑料丝和PVC管带异种电荷 3.导体A带电荷量为5q,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电荷量为-q,两导体接触后再分开,则导体B带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4.博物馆在整理古籍书本时,为防止书页破损,通常先给古书充电,使书页间自动分开,这种方法是应用了的原理是( ) A.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关于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正电的小球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导体靠近小球的一端会带上正电 B.两个不带电的物体摩擦起电时,若一个物体带了正电,则另一个物体一定带等量负电 C.自然界存在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三种性质的电荷 D.通过发电机发电的过程可以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电荷 6.国庆假期小明到宿州市科技馆参观,看到某一实验装置如图,用丝绸手柄在玻璃上反复快速移动时,发现玻璃下面轻纸屑被吸引上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摩擦起电 B.接触起电 C.感应起电 D.静电平衡 7.一带电量为q的电荷绕带电量为Q的正电荷做椭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已知|q|?|Q|,M、N为椭圆轨迹上的两点。关于q的带电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q一定带正电 B.q一定带负电 C.q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 D.无法判断q带哪一种电 8.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 ) A. B. C. D. 9.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10.金属小球A电荷量q1=3×,金属小球B电荷量q2=-1×C,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若小球A电荷量q3=1.2×C,则小球B电荷量q4为( ) A.0.8×C B.- 1.2× C C.2.0×C D.- 3.8×C 11.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12.如图所示,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关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 B.接触起电造成的 C.摩擦起电造成的 D.感应起电造成的 13.某科技馆里,一位少女站在绝缘平台上,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会看到她的头发慢慢竖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竖起是因为她身上带了静电 B.她只有带正电荷时,头发才会竖起 C.她的头发慢慢竖起是因为电荷慢慢传到她的头发上 D.头发的带电方式属于感应起电 14.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褚”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