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81268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24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20327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2课,24张,课件,意义,世界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两汉之际,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佛教包涵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 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 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诗佛王维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等石窟都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佛教寺院种茶和饮茶的风气也推进了民间茶文化的发展。 佛教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3.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设立。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 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思想。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拓展补充———古代和近代两次西学东渐 (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①第一次高潮: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西方科技,被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②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受两次鸦片战争刺激,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先后向西方学习,但只关注先进军事科技及器械之术,尚未涉及政治制度及思想。 ③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洋务运动弊端的暴露,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重点转向政治制度。 (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中国 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国家作为重要窗口;西方人的人文科学、自 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影响:中国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学习层次出现了由“器物”到“制 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1.对东亚文化圈: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1)表现: ①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②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