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94028

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497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1-2022,学年,统编,纲要,27课,社会主义
  • cover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能够根据其中的挫折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唯物史观) 2.知道在1956-1976年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与成就分别是什么。(时空观念) 3.通过阅读、观看文字与图片史料探究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成就的原因。(史料实证) 4.梳理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历史解释) 5.意识到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历经波折,然而在这过程当中我们依然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就。从而感悟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在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式,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问题1: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问题2: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问题3: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 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 双百方针成为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 ①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了。 4.失误的探索 (1)表现: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的表现:表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各地掀起虚报高产浪潮。 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 (2)评价: ①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②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5.政策调整 其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3)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4)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5)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二、文化大革命 1.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