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94709

2021-2022学年纲要上册《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说课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52858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1-2022,学年,纲要,上册,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高中统编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一、教材分析 1.本课主题 聚焦主题: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性转变,突出一个“新”字。 主体内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二是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教材内容: (1)主干内容 一、教材分析 2.教材内容: (2)其他栏目: 导入 学习聚焦 4个 思考点 2个 学思之窗 1个 历史纵横 4个 史料阅读 2个 图片 11组 探究与拓展 2个 一、教材分析 (3)核心概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过渡时期总路线 2.教材内容: 一、教材分析 3.教材地位: 本课围绕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展开。新中国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史阶段。依据课标,本单元有7个要点4个难点,本课包含其中3个难点。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立意 1.课标要求: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做出的努力。 2.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筹备过程以及新中国建立历史意义的历史依据,认识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新中国的形象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植根于学生心中。 通过小组学习完成表格,理解新中国政府通过对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建构以及国际形象的树立,展现出来的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 通过讲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理解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含义。 二、教学立意 3.重难点分析: 重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巩固新生政权的举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难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的深远意义。 三、教学流程 1.导入:建立新中国———感受新中国的逐步壮大 2.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 讨论一:结合教材概括,为筹备新中国成立召开了哪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包括哪些内容? 讨论二:讨论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三、教学流程 三、教学流程 3.“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实践中强化“新中国”形象 方面 实 践 建立新的政治秩序 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推行新的社会改革 塑造新的国际形象 三、教学流程 3.“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实践中强化“新中国”形象 方面 实 践 建立新的政治秩序 国内: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人民政府 剿灭土匪 镇压反革命武装 国际: 抗美援朝保卫新生政权 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物价 统一全国的财税制度 推行新的社会改革 全国土地改革使农民彻底“翻身” 塑造新的国际形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三项方针) 第一次建交高潮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三、教学流程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理解独树一帜的“中国创造” 三、教学流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背景: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三、教学流程 在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5.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繁多,政治性名词难懂,教学设计中围绕“新中国”这一关键概念的解读整合教学重点内容,使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