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95589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7 练习一(2)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6430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练习,教案
  • cover
第9课时 练习一(2)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一第8~11题。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什么是半径和直径?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求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 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你知道题目中给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生:已知圆的直径和长方形的长,还知道圆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相等。要求长方形的宽。 (2)想一想:根据条件可以先求出谁的面积?如何解决问题? 生1:已知圆的直径,可以求半径,接着可以求圆的面积。 生2:求出圆的面积,也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又知道长方形的长,用它的面积除以长就等于长方形的宽。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0题。 (1)让学生明确:车轮转一圈行驶的距离是车轮的周长。1 km中有多少个车轮的周长就要转多少圈。 (2)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说说这道题最容易出错的是什么?(单位问题和最后的条件) 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1(1)题。 (1)引导学生思考:笑笑和淘气两人所走路线是什么形状(圆周长的一半),两个半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计算两人走的路程,再比较他们走过的路程是否一样,然后填在书上。 (3)教师补充问题:上面笑笑和淘气只是走了跑道的一部分,如果两人走完全程,两人走的路程相差多少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计算,然后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9题。 想一想:铁丝长是正方形和圆的什么?要求它们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如何得到? 计算后可得到结论: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大。 2.从长是7 cm、宽是4 cm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尽可能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 画图让学生明白最大的圆的直径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即4 cm,进而去求圆的面积。 四、拓展延伸 1.王爷爷用15.42 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半圆形的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42÷(3.14+2)=3(m) 3.14×32÷2=14.13(m2) 2.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为4 m,在它的周围修一条宽1 m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3.14×(4+1)2-3.14×42=28.26(m2) 五、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希望同学们温故而知新,在牢固的掌握旧知的基础上去挑战更多未知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一第11(2)题。 指名回答问题。 交流后独立完成。 学生画图后理解题意。 板书设计 练习一(2) 8. 3.14×(16÷2)2÷16 10. 1 km=1000 m =3.14×64÷16 1000÷(3.14×0.5) =12.56(cm) =1000÷1.57 ≈637(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充分地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并且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解决一个个的习题,重视过程和结果,没有让学生去回顾和反思,来达到知识在头脑中沉淀。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解决完综合性的习题后让学生回顾总结,以便更充分地掌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些问题存在困难的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或教师引导,让他们理清思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