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97678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4 分数与除法(1)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日期:2024-06-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6829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反思,教案,除法,分数,上册
  • cover
第4课时 分数与除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和方法,会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问题导入 1.设问: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1)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2)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2.学生同桌互相讨论,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引导迁移。 3.揭示课题: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在我们原来学习中都是用除法来计算,而分数也是把一个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的问题,这说明分数与除法是有联系的。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解决问题(1)。 (1)理解题意并列式。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也就是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求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就是求每份是多少。 生:独立思考后,再和同桌交流。 (2)学生交流后总结。 生:这里的1块蛋糕是总数量,2个小朋友是总份数,求的是每份数,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 (3)探究1÷2的商。同学们:1÷2的商你会用分数来表示吗? 生: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来表示,即每人分到块。所以1÷2=(块)。 答:每人可以分到块蛋糕。 (4)分数意义的延伸:同学们,的后面为什么要带单位“块”呢?与我们原来认识的没有单位的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小结:分数不但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当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要加单位名称。 2.解决问题(2)。 (1)理解题意并列式。 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也就是把7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2)学生有了上面的经验,自主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3)学生汇报,正确解答。 7÷3= (块) 答:每人可以分到块蛋糕。 3.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下面的算式,你会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1÷2= 7÷3= (2)汇报发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同学们,如果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会吗?试一试。 学生讨论后汇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a÷b=(b≠0)。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也不能为0。(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为0) 小结:(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2)“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4.探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1)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①观察下面两幅图,分别用带分数和假分数把这两幅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出来。 同桌讨论后得出: 2和。 ②学生讨论: 2和谁大? 生:通过观察发现, 2和一样大。 ③学习转化方法:既然2和相等,你会不会把2化成呢?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 ④教师引导小结。 方法1:2可以看成2和的和,先把整数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即2==,可得2=2+=+=。 方法2:2如果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那么分子就是2×3与1的和,即2==。 小结: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与分母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新的分子,分母不变。 (2)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①讨论:如何把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