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02381

2021_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综合测评(原卷板+解析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64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教化,解析,卷板,测评,综合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20·四川德阳测试)夏、商两朝,“天命”“天罚”思想盛行于世;西周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口号和“明德慎罚”的思想;春秋战国“非杨即墨”;从秦朝法家学说大行其道,到汉朝中期“引经入狱”。这一变化历程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古代社会形态缓慢演进 B.古代法治思想的演变 C.神权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D.德治具有久远的传统 答案B 解析由夏、商时期的“天命”“天罚”思想、西周“明德慎罚”思想、春秋战国“非杨即墨”、秦朝法家学说大行其道到汉朝中期“引经入狱”可知,我国自古以来注重以法治国,这一变化历程反映了我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演变,故选B项;题干中法治思想的演变不能反映古代社会形态缓慢演进,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官僚政治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表明我国的法治具有久远的传统,而非德治,排除D项。 2.(2020·江西赣州模拟)两汉时期,郡太守韩延寿和许荆在处理兄弟争财的案件时都认为“教化不行”“至令民有骨肉争讼”“咎在太守”。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请罪。争讼者的族人都批评指责两兄弟,不久,“兄弟感悔”。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 B.财产纠纷涉及宗族的整体利益 C.民事调解渗透德主刑辅的思想 D.礼法结合的司法制度趋向完备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发生“兄弟争财的案件”后,郡太守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请罪”以及两兄弟“感悔”,说明在调解民事纠纷时,主要是以品德去教诲人,故选C项;题干中的现象反映的是郡太守“积极有为”,不是“无为而治”,排除A项;题干中的案件是两兄弟的“争财”案件,不涉及宗族的利益,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郡太守韩延寿和许荆处理两兄弟“争财”案件的结果是“兄弟感悔”,不能过度推论为“司法制度趋向完备”,排除D项。 3.《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 A.尊华鄙夷的思想 B.“天朝上国”的心态 C.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信心 D.农耕文明因包容而发达 答案C 解析唐律规定外国人“同类自相犯”,依外国法律处理;外国人与中国人相犯,则依据唐律处理,这反映出唐朝在尊重各国法律的基础上重视唐律对外国人的管理,这是唐朝强大和开放的表现,故C项正确。唐朝尊重各国法律,这不是尊华鄙夷、“天朝上国”的心态,排除A、B两项。材料未体现农耕文明的包容性,故D项错误。 4.《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此规定(  ) A.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完备了中央监察制度 C.改进了地方行政体制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拿赴京来”是针对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而实行的,所以《明律》中的规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项符合题意。 5.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妒律》的写作是(  ) A.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 B.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 C.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 D.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不能看出妇女地位提升及作者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与贞节烈妇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可知其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故C项正确;材料与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 6.程颐说:“圣王为治,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