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18888

1.3.1证明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5-2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4159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3.1,证明,课件,1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3.1证明 浙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知识回顾 现阶段我们在数学上学习的命题由几类? 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 (包括定义、基本事实和定理) 假命题 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方法: (1) 通过推理的方式,即根据已知的事实来推断未知事实; (2)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后而公认为正确的. 新知导入 一、目测(直观) 错觉! 通过观察,先猜想结论,再动手验证:如图,一组直线a,b,c,d是否都互相平行? a b d c a ∥ b ∥ c ∥ d 新知讲解 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列举 举不胜举! 一、目测(直观) 错觉! 不是真命题,当n=6时, n2-3n+7 =25不是素数. 三、测量 存在误差! 当n=0,1,2,3,4时,代数式n2-3n+7的值分别是7,5,5,7,11,它们都是素数.那么,命题“对于自然数n,代数式n2-3n+7的值都是素数”是真命题吗? 四、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方法: 通过推理的方式,即根据已知的事实来推断未知事实 ; 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往往需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 证明 . 新知讲解 例题讲解 例1 已知:如图,DE∥ BC,∠1= ∠E. 求证:BE平分∠ABC 证明: 课内练习 已知:如图,AD∥BE,∠1=∠2, 求证:∠A=∠E. 证明: ∵AD∥BE (已知), ∴∠A=∠E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 (已知), ∴DE∥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E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E (等量代换). A B 1 C E D 2 已知:如图,AB∥CD,EP,FP分别平分∠BEF, ∠DFE. 求证:∠PEF+ ∠PFE=90°. 例2 A B C D F E P 例题讲解 证明: ∵EP,FP分别平分 ∠BEF,∠DFE (已知), ∴ ∠PEF= ∠BEF, ∠PFE= ∠DFE (角平分线的定义). ∵AB∥CD (已知), ∴∠BEF+∠DF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PEF+∠PFE= ∠BEF+ ∠DFE = (∠BEF+ ∠DFE) = ×180° = 90°. 例题讲解 如图,已知AB∥CD,CM平分∠BCD,CM⊥CN. 求证:∠NCB= ∠B. 解:∵AB∥CD(已知), ∴∠DCB+∠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CB=180°-∠B. 又∵CM 平分∠BCD(已知), ∴∠MCB= ∠DCB=90°- ∠B(角平分线的定义). ∵CM⊥CN,∴∠MCN=90°, ∴∠NCB=90°-∠MCB=90°-(90°- ∠B)= ∠B. A C D E M B N 课堂小结 1. 命题的证明在画图时应依照题意画出图形,要做到图形正确且具有一般性,切忌将图形特殊化 2. 证明的格式一般采用“ ∵……,∴……”的格式,前因后果必须紧密相连. 3. 推理过程中,当上一步的结果可作为下一步推理的依据时,此时的证明书写格式一般采用“∴……,∴……”的格式. 4. 证明命题时,常用以下方法: (1) 综合法:由因寻果 (2) 分析法:执果索因 课堂练习 1、如图,下面的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1=∠2,∴AB∥CD B. ∵∠ABC+∠BCD=180°,∴AD∥BC C. ∵AD∥BC,∴∠3=∠4 D. ∵∠ABC+∠DAB=180°,∴AD∥BC D D C B A 1 2 3 4 课堂练习 2、如图,CD⊥AB,垂足为D,F是BC上任意一点,FE⊥AB,垂足为E,且∠1=∠2=30°,∠3=84°,求∠4的度数. 请将下列解答过程补充完整: 解:∵CD⊥AB,FE⊥AB(已知), ∴∠CDB=∠FEB=90°(垂直的定义), ∴ ∥ ( ), ∴∠5=∠ ( ). ∵∠1=∠2(已知), ∴∠5=∠ =30°( ), ∴ ∥ ( ). ∴∠BCA=∠3= ( ). ∴∠4=∠BCA-∠5= . CD 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等量代换 DG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4° A 1 G F E D C B 2 3 4 5 课堂练习 3、如图,若a∥b,则∠1的度数为多少? 解:如图,过∠1的顶点作直线c∥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