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26998

【新课标新高考】考点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_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拔高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706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考点,2022届,拔高,创新,复习
  • cover
考点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答题技巧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比确定答案 1、审清题干,了解考查角度。 “概念”考查通常是让学生判断所给选项是否与概念的含义相符合。 2、筛选信息,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筛选信息需要考生站在全文的角度去整合分散在文章各个部分的与概念有关的信息。 3、通过对比,确定答案。 要注意选项与概念相关信息的对比,判断选项是否与概念的内容相符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奥秘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而典籍,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永远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养、提醒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的范本。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谁都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典籍往往是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高度浓缩在字里行间,凝聚成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 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既见证了我们的昨天、观照着我们的今天,也将福泽我们的明天,福泽中华民族后世千年。书里乾坤大,心中日月长。我们坚信,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慎海雄《我们为什么要策划<典籍里的中国>》 材料二: 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尚书》的故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 《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直观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它还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从展现《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致敬“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再到讲述《史记》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和大一统思想……正是这些闪耀的思想光芒,让节目在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之外,更有着强大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神内核。 ———人民网2021年04月06日07版评论员张凡《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材料三: 《典籍里的中国》“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活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新的文化的表现。 节目第一期《尚书》一开播,即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喜。 《尚书》可以说是中国典籍中极为重要,但也相对来说比较难懂和当代人接触相对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