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59371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34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220987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课,国行,公祭,世界和平,课件,34张
  • cover
(课件网)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2.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3.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超过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之际,人民日报刊登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评论,了解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 钟 声 “钟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2008年11月人民日报推出了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这一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者简介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无辜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写作背景 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首次举行。本文写于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人民日报》于即日刊发了本篇评论。 写作背景 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知识链接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国殇 杀戮 篡改 shāng lù 抵赖 辱没 惨绝人寰 huán mò cuàn lài 呓语 遁形 振聋发聩 kuì dùn yì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国殇 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最初的心愿。 初衷 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篡改 梦话。 呓语 隐藏形体。 遁形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惨绝人寰 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振聋发聩 注意: 1.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蕴含的情感。 朗 读 2.试读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气势。 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①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国家公祭,交代了写作目的———为佑世界和平。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②标题简明、有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整体感知 2.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梳理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意义。 第二部分(第2-4段):将正义之士的各种纪念活动与日本右翼分子进行的丑态百出的表演进行对比,揭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已经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 第三部分(第5-6段):指出南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