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60717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课件+视频素材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898563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课,青铜器,甲骨文,教学课件,视频,素材
    (课件网)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铜太阳形器(我不是方向盘) 假如国宝会说话,他们可能会打架 导入新课 人人笑我慢吞吞,谁知看我背腹知古今。 ———甲骨文 唯有汉字, 雄赳赳,气昂昂! 经夏彝(yí)周鼎, 踏秦砖汉瓦, 穿唐山宋水, 乘明月清风, 带着岁月的厚重, 生机勃勃的从远古走来, 风雨兼程,不曾间断! 有了甲骨文, 中华文化就有了传承与记录的工具。 经过发展演变, 从祖先的心里, 流淌在我们的指尖。 此刻,我们书写的横竖撇捺。 曾经,一笔一划的刻在骨头上。 因为刻骨, 所以铭心。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初步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目录 壹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贰 甲骨文记事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原始社会后期 ①出现: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 ②代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 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用途: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钺yuè (商) 簋guǐ (西周) 鼎(西周) 爵(商) 尊(商) 2.青铜器的功能用途 司母戊鼎 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司母戊鼎是(时间)商朝后期商王用来祭祀母亲“戊”的器具,高1.33米,重832.84千克,工艺非常复杂,需要二三百名工匠合作完成,(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尊”是一种盛酒的用于祭祀的礼器, 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器。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 四羊方尊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 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bei)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利簋(guǐ)及铭文 毛公鼎及铭文 商周时期青铜器高超的工艺体现在: ①种类丰富。各类器形用途不同、一应俱全,若按用途大致可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礼器、兵器、工具、农具、杂器等。种类之多,是无法超越的。 ②数量众多。在现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数量之大也是无法超越的。 ③制作工艺高超。根据测定,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含铜、锡、铅三种金属的比例是比较合理的,说明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这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 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龟甲 兽骨 1.甲骨文概况 王懿荣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文。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农业:东方领地是否会有好收成。 天气:今明两天是否会下雨? 天文:记载日食的情况。 战争:商王将征伐盂国,祈求平安。 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甲骨文的地位 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 夏朝刻画符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