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60730

11《记承天寺夜游》(第2课时)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19215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5张,同步,导学案,教案,PPT,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一、古诗文默写 1.请把陆游的《游山西村》补写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根据课文填空 ⑴ ,略无阙处。 (郦道元《三峡》) ⑵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⑶ ,关山度若飞。 (《木兰辞》) ⑷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答案:⑴略无阙处⑵沉鳞竞跃⑶万里赴戎机⑷独怆然而涕下 3.根据提示默写 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 ,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⑵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诗句是: , , 。 答案: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4-5题。(共4分)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4.《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2分) 5.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4.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5.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附: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遂至承天寺 遂: 。 ⑵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 ⑶过岐亭,适见焉 适: 。 ⑷余告之故 故: 。 答案:⑴于是,就⑵一同,共同⑶正赶上⑷缘故,原因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过: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见: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 C.意: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D.所以: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 答案:B(A经过/过失B见到/见到C样子/情趣D…的原因/用来…的)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⑵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答案:⑴(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⑵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答案: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呼 余 宿 其 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