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63301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75760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1-2022,三国,PPT,22张,课件,文化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目录 壹 思想宗教 贰 文学艺术 叁 科学技术 肆 中外交流 一、思想宗教 1.儒学危机 材料一 汉魏之际“纪纲既衰,儒道尤甚”,以致曹魏京师上万名大小官吏和太学生中,通经知礼的“略无几人”。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正因为两汉经学所宣扬的是一种整体秩序规范,缺乏关于个体人格方面的理论,……所以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变化,其苍白贫困的本质便立即暴露出来了。 ———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儒学地位相对衰落 材料三 衰弱的经学已经无力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做出理论论证,名教危机成为必然。……两汉是名教的定型时期,其标志便是“三纲五常”的提出。……然而,魏晋南北朝间的朝代变换和社会动荡,使贵族们“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宜切”,再加上佛教人生观、社会观的影响,纲常名教受到空前强劲的冲击。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一 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民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因此佛教乘虚进入中国思想界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思想,着重于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出世的宗教思想,自古就不发达。古代的儒家竭力避免谈及天命鬼神一类的事。……因此儒家不能称为宗教,也无法替代其他宗教。道教虽然相信神鬼,具有浓厚宗教气氛,但道士的业务,诸如祈雨、治病、捉鬼、炼丹,都是为生人解决问题;其主要理论,亦是在教人如何养生;对灵魂问题,并无完满的解释。既然中国的学派宗教不能满足人们对死后的种种幻想,外国的出世宗教乃乘虚而入,这是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能够日益昌盛的主要原因。    ———傅乐成:《中国通史》 2.佛、道发展 社会现实: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思想务实:佛教、道教与儒家相融合,关心现世利益的解决,也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 材料一 北魏都城洛阳,城中佛寺竟达一千三百六十七座,一些小小的里坊,也建置起十所佛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的永宁寺规模宏大,其僧房楼观达一千余间,寺中心有九层方形木塔一座,高四十余丈,与埃及金字塔、法国特拉斯主教堂不相上下。寺塔上悬金铎一百二十枚,每至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南史·郭祖深传》记载道:“郡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材料三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 ①民间:南朝范缜抨击佛教 ②三武一宗灭佛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3.三教并行 材料 自唐高祖以老子李聃为始祖,以后诸帝皆推崇道教,甚至尊老子为“玄元皇帝”。隋唐皇帝除唐武宗之外,也都程度不同地信仰佛教。唐太宗以盛大仪式欢迎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从贞观五年法门寺开启地宫、出示佛骨,其后历代皇帝“六迎佛骨”,总称“七迎佛骨”;韩愈上奏《谏迎佛骨表》,险些被宪宗斩。……促使三教鼎盛,共同发展。   ———赵文润:《略谈隋唐文化的渊源与特点》 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斥佛老】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谏迎佛骨表》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