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66313

2.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2022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纲要上)

日期:2024-06-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21358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复习,一轮,导图,思维,历史
    第二单元 【单元图解】 【时空定位】 第3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自主复习】 考点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清单】 【名师点拨】 1.江南开发: 2.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的关系 孝文帝改革前,北方已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民族交融促进了孝文帝改革,反过来,孝文帝改革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推动了民族交融。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隋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可集中力量兴建大型工程;为加强对南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治;适应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保障中央政府的物资供应。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1)政治: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洛阳农业发达,粮食充足。 (3)均势:旧都偏居塞上,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洛阳便于南下,统一南北。 5.繁荣一时的隋朝 6.士族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等,指世代把持官位、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士族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北魏的分裂及其演变 7.隋朝统一的原因 (1)民族交融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2)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南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3)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认知深化】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特色 1.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北方经济因战乱频繁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交融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相互交融。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 1.民族交融的趋势:蜀国诸葛亮发展同南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吴国当地居民同汉族开发江南,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以及十六国混战都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朝统一提供了条件。 2.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屡遭破坏,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从西晋末年起,直到南北朝,北方大批农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为南方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同南方人民一起,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江南经济的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这其中有局部统一的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前秦、北魏、北周对北方的三次统一。 考点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知识清单】 【名师点拨】 1.、隋唐五代的更迭 2.北方人口南迁的影响 (1)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到迁入地区,使这些先进的文化、技术得到迅速传播。 (2)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缩小南北经济水平的差距。 (3)促进了民族交融,对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交融;以议代战,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交换使节,文化交流修德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 4.对唐朝“盛世”的辩证认识 (1)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 (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所谓的“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都是相对于社会动乱时期而言的。即使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仍是封建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