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72189

13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课件(共24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6081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唐诗,五首,荆门,送别,课件,24张
    (课件网) 渡荆门送别 第12课唐诗五首 新知导入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离别,除了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的送别诗———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3、进一步了解律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4、背诵默写诗歌。 解题: 荆门———地点;事件———送别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新知讲解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初读感受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划出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再读理解内容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 诗歌的大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诗意:(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往。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平原。 辽远无际的荒原。 (如同)飞下的天镜。 结:形成。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诗意: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彩云变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仍然,依旧。 怜:喜爱。 思乡之情 诗意:(我)还是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送我乘舟东行。 三读品味意境美 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颔联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三读品味意境美 颈联:比喻。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尾联: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