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7528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的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79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教学设计
  • cover
《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数量关系和分析法,能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黄色圆片和红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破十法 2、比一比,说一说。 比多( )个, 比少( )个。 比 少( ) 个, 比 多( )个。 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多多少,少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一对应比较) 二、新知探究 (一)、迁移导入 出示课本21页例6情境图(课件):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言,。 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信息。 小雪说:我套中了7个。 小华说:我套中了12个。 师问:谁套中的圈数多呢? 生1:小华套中的圈数多。 生2:小雪套中的圈数少。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多比少”的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向学生展示“有的多,有的少”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更知道多多少,少多少的欲望,从而引出课题。) 1、已知小雪和小华各套中的个数?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老师用磁铁在黑板上摆,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套中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看看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4.让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画,表示比多比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摆学具,从具体实物操作的过程中感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文字表述,明确多的数可以分成两部分,是哪两部分,这里蕴含了减法的原理,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第一种比法: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 第一行摆出小雪套中的7个,第二行摆出小华套中的12个,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教师:刚才我们用摆磁铁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个,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应该用什么法计算呢? 请同学们自己列算式:12 - 7 = 5(个) 分别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集体订正。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设计意图:联系情境图问题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会。) (二)拓展迁移 第二种比法: 1、 让学生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问题:(1)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2)求“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你能列个算式吗? 学生回答,能。 让学生列式计算: 12 – 7 = 5(个) (3)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因为是求 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少。 (4)怎么你们得出的结果和“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因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 想一想: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的相差几个? 你能在图中指出来吗? 3、观察对比,建立差的概念 问题:(1)同一幅图,两种不同的问法,为什么算式却相同? (2)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小结:这两个嗯问题说法不一样,但是意思一样,都是求小华和小雪套圈的个数相差多少,所以都要用减法来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在草稿纸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