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76716

第01卷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解析卷)—2022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卷(新教材通用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0773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通用,教材,新教材,复习,单元,一轮
    第01卷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建议用时: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尚书汤哲》中载,成汤伐夏桀时,对不愿在农忙季节去征讨夏桀的土兵们说:“今尔有众,汝日: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据此可知,当时 A.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B.商取代夏是历史必然 C.社会转型速度加快 D.农业是重要经济部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成汤伐夏桀时,对不愿在农忙季节去征讨夏桀的土兵们说:‘今尔有众,汝日: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可知,士兵不愿在农忙季节去征讨夏桀,说明农业在人们的生活占据重要地位,是重要经济部门,所以D正确;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取代夏是历史必然”,所以B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社会转型,所以C错误。 2.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 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可知,商代墓葬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大、集中性强,由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应是规模较大的集体劳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生产方式是奴隶集体劳作,故B项正确;石刀、石镰、蚌器属于生产工具,题目信息重在突出一个“量”,无法得出是否精耕细作或者水平、产量的高低,故ACD排除。 3.《荀子·王制》中说:“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这主要体现出荀子主张 A.平政爱民需要礼贤下士 B.执政要以人为本 C.重视人民群众利益 D.尚贤是治国之本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荀子认为君王要想获得安宁,就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君王要想获得繁荣,就得用隆重的礼节对待士子;君王要想获得功名,就得尊崇和任用贤能的人。这三个方面做得好,其他方面就不会有不恰当的;这三方面做得不好,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处。这反映出荀子主张执政要重视平政爱民、要选贤任能、隆礼敬士,体现出执政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平政爱民需要礼贤下士,故A项成错误;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尚贤是治国之本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4.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颂》 西周初年 颂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答案】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C项正确;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A;对天的观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天道观的衰落,排除B;成熟的说法不能体现,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人性论,排除D。 5.以《诗经》中的词句互相酬答,是春秋时期各国往来的通例。当时诸国往来,每逢外交场合甚至作战,都会互引《诗经》作为风雅明礼的表现,而瞠目以对、不知所云者则被视为粗鄙无文。据此可知,当时 A.《诗经》是维系秩序的纽带 B.儒家思想最具社会影响力 C.华夏文化认同意识较强 D.“百家争鸣”影响社会政治 【答案】C 【详解】《诗经》内容关于西周的文化,春秋时期各国在不同场合以引用《诗经》为荣,不知《诗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