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9332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476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答案,学案,送友人,诵读,编版,古诗词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 送友人 课型 自读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3.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挚感情。? 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 学 习 过 程 个性补改 【环节一】赏读入境、夯实基础课前热身古诗词填空1.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2.(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建》)3.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劝君更尽一杯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南北朝时期文人江淹在《别赋》里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将离别定义为最神伤最失魂落魄的事。事实上确实如此。在没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古代,离别所带来的情感之伤,必定比现代人深刻。一别成永诀,在交通与通信不发达的古人那里,是常有的事。因此,古人对离别之情尤为看重。为离别而写的送别诗,亦是浩若烟海,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送友人》,体味诗人抒发的离别之情。三、预习与交流(一)文学常识: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高峰。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g进酒》等。写作背景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的续作,正篇诗题中已有“送杜二甫”,续作便直接写为“送友人”,鲁郡即今兖州。唐时的兖州,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的石门路上,北望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环节二】悟读品味、理解内容一、结合注释,疏通诗意1.重点词语: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清澈的水。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孤蓬: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落日:比喻难舍之情。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萧萧:马斯叫声。班马:离群的马。2.疏通诗意: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二、明确意象,体会意境.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作简要分析。“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漂浮不定,写出了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环节三】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1】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2】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2.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的“横”和“绕”的表达作用“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