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99790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79168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球,圈层,结构,第一,课时,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 综合思维:从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构建出自然环境的整体图式。 地理实践力:准确画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学重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结构特点。 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提出问题: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展示地震图片,介绍地震波的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地震波的类型,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那横波和纵波有何差异呢?我们来通过两者在地下的速度对比图进行分析。 探究:横波和纵波 展示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对比图,请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后,教师总结: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比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接着,继续深入提出问题:1、横波和纵波在传播速度上谁更快? 2、33km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3、2900km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有什么样的变化? 请学生仔细读图后,完成问题,教师总结:在相同深度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在33千米处横波和纵波速度明显增加,在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33千米处称为莫霍界面,2900千米处称古登堡界面。 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展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推测地幔和外核的物质状态。 3、根据课本22页内容,完成填图。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地幔物质状态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外核物质状态是液态。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大体上分成3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外壳。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上。地慢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地核:地球核心部分,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科学家推测,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 思考:地壳和岩石圈 图片展示两者的差异,并请学生完成表格,然后教师总结: 利用表格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进行总结: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练习设计 课后达标训练 板书设计(课件网)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将地层与化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