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2439

人教版八上物理 2.2: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3268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物理,声音,特性,教学设计
  • cover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第二节,安排在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声音的特性这节课中包含的知识难度不高,但内容较多,知识密度大。对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音色与发声体之间的关系认识依托于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验。如何精选和设置这些实验使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而易于接受,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并以波的形式传播,能说出15℃空气中声速的大小,并能使用这些知识解释诸如“先看到闪电才听到雷声”等相关生活现象。然而此时学生尚没有机会了解声音本身具有哪些性质,对声音更多地停留在基于生活经验的认识层面上。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借助贴合学生生活的实验,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声音,意识到自身认识的缺失,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顺利的掌握声音的特性,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不同乐音的音色不同,有音调高低以及响度大小的不同。 (2)能举例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的不同是由于发声体不同。 (3)能区别生活中常见声音的音调高低及响度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两个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物理中对自然现象中原理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物质丰富的发声现象,增加对自然以及自然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的不同是由于发声体不同。 难点:经历“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两个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物理中对自然现象中原理的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你能从这视频中听出多少声音?这些声音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仔细聆听歌曲,尝试回答,达成共识:音乐中能听出有男歌手和女歌手。有人唱低音,有人唱高音,还有一个不同乐器的声音,等等。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引出:声音的特性是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教学环节2: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教师活动:播放蚊子尖锐的声音和狮子低吼声 学生活动:聆听声音,并判断音调高低 教师活动:引出音调的概念。 学生活动: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比较钢尺每次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教师活动:拨动琴弦,请学生聆听并提问:这个声音的音调是高是低? 学生活动:聆听并回答:声音的音调比较低。 教师活动:使用调音工具改变该琴弦的音调,一边拨动一边改变。使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不断变化。并提出问题:老师手中的这根琴弦是如何改变音调的? 学生观察实验、回答并提出疑义:老师手中的拉杆可以使琴弦振动的越来越快。音调就随之升高了。 【总结】 教师活动:通过无数次的实验,科学家也总结出了这一规律: 乐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给出频率的概念和单位。并介绍生活中声音的频率、次声波、超声波。 学生活动:思考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借助琴弦的振动,和对琴弦振动的调整,将物理情景带入了课堂,具体的现象清晰而且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教学环节3: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师活动:演示用不同力度拨动同一根琴弦,引导学生观察声音的区别。 学生活动:思考声音的频率一样,声音还有什么不同? 演示实验:分别轻击、重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 学生活动:比较每次音叉振幅的大小和发声响度的大小 【总结】 教师活动:总结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响度与距离的关系 (设计意图:以琴弦声音大小引入,建立响度的概念,通过观察小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