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2447

八上物理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4-05-0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7905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物理,声音,产生,传播,教学设计,2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通过观察和实验,声音是如何产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  【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物好声音》导入语:这样的“歌声”我们都很熟悉吧!我们的耳朵除了能听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还能听到自然界里更多更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怎样发出的,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声现象的知识。 (1)物体发声原理 在探究物体发声原理的实验中,除使用教材中“想想做做”的实验外,还可以使用以下演示实验: ①演示:将敲响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2-1-1所示)。 ②演示:将敲响的音叉叉股,可将细线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③演示:发声的带动米粒跳舞。 制作方法:如图乙所示,从收音机后面的音频输出插口引出信号线,接外置扬声器。用透明塑料片围成一个直径大小合适的圆筒,将其罩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演示实验时拿开圆筒,在扬声器的纸盆中放适量的米粒,实验开始时播放劲爆音乐,逐渐调大收音机的音量,米粒便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劲舞。 图2-1-1 (2)固体传声(神奇土电话) 演示固体可以传声时,可以自制土电话,既可以达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的效果,又可以调动课堂气氛。 ①用10 m左右的棉线和2个纸杯制作一个如图2-1-2所示的土电话。让2个同学手持土电话(注意将绵线绷直)分别站在教室两端。教师在其中一位同学手中的纸杯处,用手机播放音乐。 ②播放一首大家都熟知的歌曲或乐曲,音量尽可能的小,争取让旁边的这位同学也不能听清。 ③当“土电话”另一端配合实验的同学报出歌曲名称的时候,及时发问:这位同学真的听到了吗?听清了吗?说的对吗?迅速将手机播放器音量调大,让大家都听到这首歌曲,加以验证。很多同学会很诧异,原来固体传声的效果居然这么好。 图2-1-2 [注意事项] ①在保证棉线不拉断的情况下,尽量拉紧。 ②配合实验的同学要侧脸,让耳朵正对杯口,杯口方向要跟拉直棉线的方向一致。 ③提醒同学们保持教室安静,中间的同学不要用手触碰棉线。 ④验证完毕后可以再让中间同学用手捏住棉线,看看另一端配合的同学还能不能听清。(结果是听不清楚的,因为干扰了棉线的正常振动) (3)液体传声 [实验器材] 薄塑料袋、闹铃、水桶、水。 [制作及使用] 把发声的闹铃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将塑料袋和闹铃一起浸没在桶里的水中。将耳朵紧贴水桶,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注意事项] 将塑料袋和闹铃一起浸没在桶里的水中时,用细线吊起来,并且中间不能触及其他物体。 2.实验改进真空铃实验(教材P28) [实验器材] 暖水瓶、橡胶塞、挂钩、毛线、生日贺卡音乐芯片。 [实验方法] 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悬挂在毛线下方,听音乐芯片在空气中发声,感受声音的大小,然后将其放入暖水瓶中,盖上橡胶塞(如图2-1-3甲所示),再感受音乐声音的大小,此时声音就很弱了,利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图2-1-3 [改进优点] 实验器材容易取得,操作方法简便。 改进空间:实验装置中,芯片是通过毛线、挂钩、瓶塞跟瓶外的空气相连,它们还是能传出部分声音,还可以利用“磁悬浮”原理(如图乙所示)进一步改进,增强实验效果。 3.方法指点:科学探究方法在本节探究中的应用 转换法和放大法:探究声音的产生中所用到的方法有转换法和放大法,如判断咽喉发声时,可以用手触摸咽喉,这是将不易看到的振动转换为可以触摸的触觉;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水面溅起水花,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水花,同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