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2894

4.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设计(2课时)表格式

日期:2024-05-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32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2课时,格式
    4.3—2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的教材是新人教版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2各个课时,包含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分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作业及其应用。其中作图分析是学生学习后续光学内容的基础,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虚像”这个新概念,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知识在教材中的“科学世界”呈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多种镜面和应用。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已经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相关知识,生活中接触过凸面镜和凹面镜。 2.能力水平:学生已经会熟练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会进行光路分析。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平面镜成虚像。 (2)制定虚像和实像的区别。 2.科学思维: (3)通过光路作图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思维能力。 (4)通过多样的作图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 3.科学探究: (5) 探究虚线与实像的的区别 4.科学态度与责任: (6)培养学生从观察自然现象出发探索科学规律的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8)了解各种面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合理地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学习重点】 1.通过作图分析,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熟练掌握平面镜作图方法 【学习难点】 总结实像和虚线的区别。 【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录像、视频、动画、图片 2.教师器材:电脑、勺子 3.学生器材:勺子,导学案,尺子,铅笔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交流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备活动 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 学生思考填空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人看见蜡烛,引发学生思考: 光能到达镜子后面吗? 为什么能看到平面镜后面的像呢? 思考,讨论,发言。 利用光屏无法接收 像,得出“平面镜成虚像”的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各种猜想。 平面镜成像特点较多,“虚像”概念放在课程伊始,便于加深印象,分散难点。 进行新课 带领大家共同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利用课件光学作图,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物体发光→反射反射光线方向会聚→像点→无数物点→对应无数像点→组成虚像 提出让学生证明虚像不是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任务。 例题分析,作图练习。 典型例题。带领大家通过成像原理发和成像特点法两种方法解一个题。设置各种变式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 凸面镜和凹面镜 知道学生自学教材第79页“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了解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铁勺的两侧,展示球面镜,演示它们对光的作用。 通过观看演示课件,随老师一起分析成像原理。虚线是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合作小组讨论,共同回答。 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作图的方法。练习、纠错,改正。 阅读教材,观察实物和演示现象。联系生活,思考并回答问题。 将抽象的物理过程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变成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过程,易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色估计实验,进行研究的能力。 通过作图题巩固新知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及时反馈,大面积的提高学生掌握情况。 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有用,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所学知识趋利减弊。对球面镜的实物有直观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