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3012

八上生物 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70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生物,5.1.5,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内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材分析 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不同。 教具 PPT、视频 教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问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两栖动物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 (1)用自己的话描述青蛙的发育过程,说出蝌蚪与青蛙之间的变化。 (2)为什么青蛙是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对吗? 2、探究青蛙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的? (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青蛙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 (3)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4)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3、师生共同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常见的两栖动物:蟾蜍、大鲵、蝾螈等。 (二)爬行动物 1、探究爬行动物———蜥蜴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 生殖特点: 2、师生共同总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设计表格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异同点。 教师总结:爬行动物开始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常见的爬行动物:龟、鳖、蛇、鳄等。 4、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药用、消灭农林害虫。 三、总结归纳 利用表格从体表覆盖物、呼吸特点、身体结构、生殖特点等各个方面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不同,说明两栖动物是动物类群中的水陆过渡类型,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四、拓展提高 完成选择题并订正。 教学后记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