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3116

5.2.1 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205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2.1,动物,运动,教学设计
  • cover
“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十大内容主题之一,涉及内容多,对学生的要求层次较高。动物的运动这一内容是在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及其适应意义的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目的是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通过应用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参赛时的表现等辅助本节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达到进一步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2.学情分析 通过1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动物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教师应积极给学生提供亲自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小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严谨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2)教学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5.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1)导入 展示各种动物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有关“动物的行为”的问题,从而引出“动物的运动”。 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动物的行为及其意义。 利用图片启发学生认识动物的行为并引出本节重要内容—动物的运动。 (2)动物的运动方式: 通过环节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运动的图片展示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通过奥运会赛场上我国运动员的精彩瞬间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重点问题--“1.理解运动需要依赖一定的结构; 2.阐述运动是如何产生的,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3.了解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认同安全运动的生活方式。” 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特性和运动产生的过程。 在老师引导下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思考重难点问题。 (3)运动系统的组成: 通过图片认识重点辨析“骨与骨骼”的区别。通过图片小和奥运会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关节的组成和特性,了解运动不当可能造成的损失—脱臼,普及运动安全知识。通过小活动和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李雯雯的运动场景进行分析,充分理解肌肉在运动时所起的作用。重点解决运动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在老师引导下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课堂活动。 通过图片、活动和情景,引导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4)运动的产生: 通过杠杆原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系统各部分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应用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说出运动时是如何产生的。 在老师引导下思考、回答问题,主动说出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杠杆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说出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5)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通过分析乒乓球运动员陈梦在赛场上挥汗如雨的情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在老师引导下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运动员比赛时的情景,主动得出结论。 (6)动物运动的意义: 通过图片分析各类动物的运动能力的差别,分析运动能力强弱对动物的影响,进而得出动物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