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7022

迎端午包粽子(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

日期:2024-05-04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74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端午,包粽子,粽子,教案,综合,实践
  • cover
《迎端午包粽子》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 1、在端午文化的徜徉中,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的情怀,进行访问和网络搜索技能的学习与实践。 2、让学生亲手实践,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方法:“成形” 、“装米” 、“包裹” 、“捆扎”。能熟练地包一只普通的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种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1、知道包粽子所要准备的原料以及包粽子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2、包粽子的步骤。 活动准备: 学生调查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粽叶、糯米、棉线、蜜枣、面盆、碗勺、桌布、湿巾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刚过了五一劳动节,再过不到一个月,我们将迎来一个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是什么吗?(端午节) 2、师:对,端午节。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集了关于“端午节”的一些资料,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对端午节的了解。(生说) (二)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四种是:一、起于三代夏至节说。认为端午节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习俗;二、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认为其源于古时候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三、恶月恶日驱避说。四、纪念屈原说。 最为接受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 屈原的故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他满怀忧愤之情跃身投入汨罗江。屈原死后,人们为他建庙筑坟,长久地敬仰他、怀念他。端午节便由此而来。 端午节的习俗:悬挂菖蒲、艾草、饮药酒、洗药澡、端午配饰、食五黄、赛龙舟、吃粽子…… (三)认识粽子。 1、了解不同地区的粽子。 北京粽子、广东粽子、嘉兴粽子、江西粽子、福建粽子…… 2、了解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准备的工作是什么? 学生交流:粽叶、糯米、枣…… 需要准备的工作是:糯米洗净,滤水,不要滤干,水到米表面就行,泡着,不用泡太久,一般30分钟到一个小时就行了。根据个人口味将各种辅料备好。 (四)课件学习包粽子: 1、播放课件(生观看) 2、师:包粽子的步骤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包粽子的步骤。 ①选两张大小接近的粽叶,把两片粽叶光滑面朝外,剪掉叶柄。 ②在靠近叶尾的1/3处折叠成漏斗形状, 大拇指压着粽叶的接头处(不能有漏洞哟)。往漏斗里装入少量米。 ③依据自己口味放进辅料。 ④继续放米,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瘪,太多了包不住。用大拇指把米压实。 ⑤将上端叶子折过来盖上,手不能松。? ⑥左右两边的粽叶向内折叠,使粽叶把米全部裹住,要包的密不透风,不要让里面的米漏出来。 ⑦折转合上。 ⑧握紧粽子,用绳子缠紧,粽子就包好了。 (五)小组合作包粽子: 1、师:在包之前,老师有一个温馨小提示,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我们找同学来读一读: 漏斗不能有缝隙;粽子装馅要正好;封口粽叶要盖紧;捆扎粽子要牢固;剪刀使用要安全;爱惜粮食不浪费;桌上垃圾收拾好。 (注:可以根据老师教的包三角棕,不过老师更期待你们的创意粽子哦!) 2、师:那下面,我们就进行包粽子活动。 学生小组内开始包粽子。(教师巡视指导) (六)全班交流、小结。 1、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传承奖,最佳造型奖、最佳质量奖 2、粽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它“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煎熬。”一颗粽子寓意深刻:青色的粽叶寓意屈原文化万古长青;雪白的糯米表示屈原纯洁如玉的精神;棱角分明的形状象征屈原刚正不阿的品质;包在其中的红枣寓含屈原爱国忧民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