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7528

15《诫子书》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8次 大小:1006385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诫子书,第二,课时,课件,30张,PPT
    (课件网) 导入新课 诫 子 书 了解诸葛亮及其作品;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重点)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难点) 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1.理清文章思路,挖掘文章的内涵。 2.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儒家思想,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探讨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课时目标 检查背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温故知新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理清思路 研读赏析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中心论点的?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研读赏析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研读赏析 4.第四句话阐明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从反面论述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实际上在说明“静”的重要性。 5.第五句话表达了什么内容? 讲述了不珍惜时间的后果,从反面论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告诫儿子珍惜时间,勤学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研读赏析 仔细阅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 阐发观点:静的价值 正面论证(静) 反面论证(躁) 劝诫惜时,有所作为 研读赏析 梳理“静”与“淫慢”“险躁”的关系。 静 促成 相反 (成)学 淫慢、险躁、(成)枯落 研读赏析 1.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要做到“静”,就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合作探究 2.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说说学完本文之后你有哪些启示和收获? 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立志,即树立人生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有志者,事竟成。青春年少的我们,应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 从学习的角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对处于终身学习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