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7529

15《诫子书》第一课时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3次 大小:1241021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诫子书,第一,课时,课件,27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诸葛亮及其作品;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重点)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难点) 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句读,体会作者情感。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蔡国庆父子合唱《诫子书》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 《诫子书》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3.文体知识 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三、整体感知 1.听范读,划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读准字音 3.文言句读(dòu)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先找找虚词。 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与下文断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应将前后两个词断开。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也是连词,所以也要将前后两个词断开。 四、疏通文意 (一)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目的。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yín)慢:漫不经心。淫、放纵;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