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7531

16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35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7次 大小:300624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35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哲理。 2.体会文章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阐明的观点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美及语言中作者赋予的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它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人生三大命题之一。 有人不及思考、碌碌一生,在不觉中就被历史的大潮湮没无息。 有人旁征博引、纵览古今,尽其一生也未能悟透个中奥妙。 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想:伟大的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就为自己之崛起而活着吧!? 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说:虽然无权决定生命的开端,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历程。我就为了未来的生命历程而活吧! 可能还有同学不清楚自己具体为什么而活,觉得活着很美好,所以应该好好活下去。 播放“罗素”的视频:你知道视频中的老人是谁吗?他留下的关于智慧和道德的观点今天还有用吗?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于1925年以前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除哲学、数学、文学外,他的著述还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因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有改动。 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内心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真实地展示了罗素一贯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怀。 3.字词积累PPT11-14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水、洞穴等很深。 濒临:紧接,临近。 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遏制:制止,控制。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思考罗素是为何而活着,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之而活呢? 他活着是因为渴望爱情。爱情能为他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些能帮他发现美好的人生境界。 2.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表达观点的。 四、课文精读 1.体会第1段这个比喻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种感情比作飓风,形象地写出了三种人生追求对作者的重要影响。 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强调了现实的残酷与追求过程的艰难。 2.第2段中“深渊”“仙境”分别喻指什么? (1)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表明孤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