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9150

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34张)

日期:2024-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2701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构造,地貌,形成,课件,34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提示:地壳运动 【导入】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区域认知 举例说明不同区域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其地貌。 2.综合思维 联系示意图分析、理解构造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人地协调观 结合材料分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在地球的内、外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课堂探究】 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褶皱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褶曲,褶曲分为向斜和背斜。 背斜 向斜 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 背斜成岭(向上拱)、向斜成谷(向下凹) 成因:内力挤压 倒置褶皱(外力充分侵蚀后): 背斜成谷(向下凹)、向斜成岭(向上凸) 成因:外力侵蚀(正常的背斜,顶端受张力,岩石脆弱,易被外力侵蚀成谷;正常的向斜,中心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当周围被侵蚀时,中间坚硬的岩石保留,形成山岭。) 思考: 如何判别和区分向斜和背斜? 【方法总结】向斜和背斜的判别 ①内部岩层曲线判断法:向上凸→背斜; 向下凹→向斜 ②岩石新老判断法(判别向斜和背斜最科学、最本质的方法) 背斜:中间老,两边新 向斜:中间新,两边老 注意:一定不能按照外部地形轮廓来判别背斜、向斜 【拓展】向斜背斜的应用:①背斜 向斜背斜的应用:②向斜 2.断层:当张力和挤压力超过岩石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时,就形成了断层。 看岩层之间是否出现不连续面 (如下图所示): 如何判断岩层是否出现断层呢? 思考: 影响: 会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地垒(断块山) 地堑 地垒(相对上升部分) (断块山)典型:华山、泰山 地堑(相对下沉部分) 典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块山:华山 地堑: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拓展】意义 ①利用断层找地下水: 岩层断裂时,地下水露出地表 ②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修建: 断层带地质不稳定 ③要及时对断层附近的工程采取加固措施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与地貌 张裂区———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 相撞区 陆、陆板块相撞———褶皱山脉、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陆、洋板块相撞———海岸山脉、岛弧链、海沟 (安第斯山脉、千岛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边界)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对比图中平原与山区公路差别 (一) 山地地区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的原因 1.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的成本高、难度大; 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二) 山地地区优先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1.方式: 优先选择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因为公路的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三) 山地地区交通线的选址及延伸方向 ①线路一般呈“之”字状迂回前进。 ②翻山越岭是需要“盘山曲折”。 线路选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1.选址: 2.延伸方向: 1、安全性高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多发地段;修建隧道时应选择在背斜处。 2、成本低 沿等高线建,降低难度。 3、尽量少占耕地 4、生态环境保护 工程建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破坏。 5、方便居民出行 ①低等级公路要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