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杠杆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什么是杠杆,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过程和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教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杠杆的五要素:三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两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实验探究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条件。 (2)难点:理解杠杆的概念,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 教师:木棍、大石块、小石头块、课件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盒、杠杆实例图、杠杆尺的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生:谢谢老师。 师:今天老师来上班, 在半路上遇到一件麻烦事,想请大伙来帮帮忙,是这样的,老师在路上发现几块大石头就横卧在马路上,来往车辆很不方便通行,那么,你看到了会怎么做呢? 生:搬走、滚走、撬走…… 师:那你们会怎么撬呢? 生:用一根木棍就可以把它撬开。 师:今天老师在讲台上为你准备一块大石头,还有这块小石头,以及这根木棍。 师:你上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撬动石头的。 师:撬动了吗? 生:没有。 师:还有谁呢?大家看到什么呢? 生:大石头被撬开了。 师:没错,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工人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撬动石头,这是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好方法。那么,谁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呢? 生:杠杆的原理。 师:杠杆的原理。 师:你们都知道杠杆原理吗? 生:知道,看来你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 师:没错,这就是杠杆原理,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杠杆的科学。 (二).认识杠杆。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些什么,思考十秒钟。 生:1.看到大石头,小石头和木棍; 2.一个工人拿起一根木棍在撬石头; 3.一个工人拿着一根木棍,靠在小石头上,把石头撬起来了。 师:很好,你长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根据刚才大家所描述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给这根木 棍下个定义呢? 师:大家先打开书本第四页,找找看。在这幅图当中,有一根木棍,一块小石头和一块大石 头,工人用小石头垫在大石头底下,那好,谁来说一说,怎么来定义这根木棍呢? 生:在一根木棍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撬起重物,这根木棍就叫做撬棍,那么,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师:好,你很善于总结。坐下。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朗读一遍。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它有几个重要的位置呢? 生:三个。 师:哪三个?谁来说一说? 生:有阻力点、支点和用力点。 师:看来大家是提前预习了,那谁来来说说哪里是用力点?哪里是阻力点?哪里是支点呢? 生:用力点就是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阻力点是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支点,是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师:这就是杠杆的三个点。 师:你说的很具体。 师:在这根杠杆上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两距离。 师:哪两距离呢? 生: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这就是杠杆的五要素。 师:那么,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判断一样工具是不是杠杆,我们只要找出它的三个点并用这样的箭号把它标出来,就可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