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13782

24.《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926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cover
学科:语文 版本:部编版 适用年级: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篇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愚公移山》一文,面向的学生群体是具备了一定自学能力,能读懂文章大意的能力。本篇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熟读文章,读准字音和停顿;二是了解文章大意,归纳整理重点字词和句式;三是知晓寓言体裁及本文主旨。 教学方法 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且、惩、迂、许、易、惠、厝”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且、惩、迂、许、易、惠、厝”等意思,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的故事吗? 我相信,大部分同学还是对这两个故事有印象的。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吗?实际上,这两个故事都出出自同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列子·汤问》,作者是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列子。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是庄子和老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 《列子》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二)这两个故事都属于寓言体裁,那么寓言体裁,又有什么特点呢? 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新课 朗读课文 字词注音,划分节奏 太行( ) 万仞( ) 冀州( ) 惩戒( ) 山北之塞( ) 迂( )魁父( ) 豫南( ) 荷担者( )箕畚( ) 朔( ) 智叟( )始龀( ) 穷匮( ) 亡以应( ) 厝( ) 陇( ) 孀妻( ) 听录音,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学习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复述故事内容 (故事梗概视频) 文本探究 为什么标题要把老翁叫做“愚公”呢?“愚公”“愚”在哪?同学们可以试着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来。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山出现了哪些困难? 山之高:“高万仞”;  山之大:“方七百里”; 人之老:“年且九十”; 人之少:“荷担者三夫”;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移山遇到了那么多困难,愚公周围的人都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比较妻子和智叟的态度) 愚公子孙 遗男 操蛇之神 天帝 智叟和愚公两人,在对待移山这件事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名字在命名上似乎也有一定深意。同学们,看完了这篇文章,你们认为愚公到底“愚”不“愚”呢?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愚” (1)困难太大:山高、路远、人老、人少。 (2)不如搬家或修路。连美国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说:干什么要移山呢?搬到我们加利弗尼亚不就可以了吗?  (3)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经济上不合算。 (4)破坏环境和生态,不如开发荒山,发展旅游。 …… 不“愚” (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施,还懂得地理,是“知识型”农民。 (2)他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智叟先斥后驳,而且逻辑严密,富有哲理,结果使智叟哑口无言( “无以应” )。 (3)他懂得哲学———子子孙孙无穷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