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15277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23554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同步,解析,原卷版,训练,管理,5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的初衷在于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意图实现中央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有力控制,但却把门第放到选官标准的第一位,最终巩固了门阀统治。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B.是中央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 C.成为魏晋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无法逆转门阀专政的历史倾向 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科举制不利于人才选拔 C.宗室王族无缘政府官职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3.东汉时,选士首先要看族姓阀阅,就是重视门第家世,祖先有功业的世家巨室受到特别的看重。这些现象反映了东汉时期 A.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受阻 B.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强化 C.外戚宦官争权夺利激烈 D.世家大族影响官吏选拔 4.俸禄是指官员的报酬。春秋时期,诸侯逐渐实行谷禄制。孔子为鲁司寇,有“奉(俸)粟六万”。至战国,各诸侯国普遍实行谷禄制。秦国的官俸以“石”为级制计算官禄,而楚国用“担”来计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宗法制受到冲击 B.分封制遭到破坏 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D.官职制度发生变化 5.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 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 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6.纪宝成教授认为“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果仅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 A.公平取士和选拔真才矛盾的产物 B.封建专制与士人自由斗争的产物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抗的产物 D.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妥协的产物 7.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记述了秦对官吏的各种要求,提出吏有五善:中(忠)信敬上、精(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龚(恭)敬多让。还提到: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也;宽以治之;毋使民惧。可见,秦的统治 A.兼采儒家思想 B.专任法家之术 C.杂糅阴阳学说 D.奉行无为而治 8.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举措产生的影响 A.士人追逐功名与利禄 B.官僚政治最终确立 C.世卿世禄制日益瓦解 D.中央集权极大强化 9.西周国都的近郊称为乡,主要居住者是平民,乡的长官为乡大夫。《周礼》记载,乡大夫每三年对平民的“德行道义”进行考核,将胜出者推荐给朝廷。这表明西周时期 A.削弱了诸侯国权力 B.孕育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C.破坏了世卿世禄制 D.出现了“礼崩乐坏”的迹象 10.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公平性 B.民主性 C.家族性 D.强制性 11.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 B.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 C.朝廷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D.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 12.“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