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2122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选择题专练(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841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岳麓,农耕,答案,题专,选择,经济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三历史试卷必修二第一单元选择题专练 姓名:_____班级:_____ 一、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 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 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 2.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3.《汉书?食货志》记载:“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重农”的实际目的是(? ?)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稳固统治 C.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4.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5.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6.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艺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7.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8.出处 记述 《田令》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俱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9.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10.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11.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