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22258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779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2课时
    《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概念;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掌握判读地形图的方法。 教学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及判读方法; 教学难点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判读方法。 学情分析 《世界的地形》大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本节课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中把枯燥难学的平面图与的动态图结合,并与生活中的爬山路线选择,攀登易难等问题相结合,既培养学生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把地理和生活相联系,假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内容: (1)教授等高线,等深线,等高距的概念; (2)教会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让学生掌握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掌握判读地形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小胖约叶老师周末去爬山,他手里有一张等高线地形图,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张地形图帮助叶老师制定一条最佳登山路线。 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理解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含义 (1)观察PPT所示图片,提问:你能根据该图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吗? 教师总结: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深线。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叫等高距。 (2)读图,说一说立体的地形是如何转化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的。 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并用视频《3D讲解等高线地形图是怎么来的》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制图原理 教师总结:测量山体各部分高度,垂直投影到平面上,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线。 2.判读坡的陡缓 过渡:我们怎样设计的登山路线才是最省力的呢?这就涉及到陡坡与缓坡的知识点了! 请同学们观察PPT所示图片,在坡度陡和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在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3.识别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过渡:从缓坡出发,小胖和叶老师轻松登顶了,在山顶上,我们领略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体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不同山体的部位吧。 课件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征 估算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思考探究,观察PPT所示的2道题,学会估算某地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简图法 四读法:读数值,读疏密,读闭合,读弯曲 口诀法:密陡疏缓,低脊高谷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因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再加上缺少色彩的变化而显得单调,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便得到了等高线分成设色地形图 提问:它的着色规律一般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 绿色———平原 黄色———丘陵,高原,山地 蓝色———海洋,湖泊 白色———积雪,冰川 总结新课 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思考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读图,总结等高线,等深线和等高距的概念。 认真观察动画演示,掌握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观察分辨等高线分布特征与不同地形部位的关系,识记各种地形的名称。 学生观察并思考。 作业 完成课后检测题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帮助叶老师设计最佳登山路线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了解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