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24367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7次 大小:30257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5课,两汉,科技,文化,同步,学案
  • cover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纸出现之前的书写材料 (1)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 (2)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造纸术的改进 (1)时间及改进者: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2)原料: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 (3)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4.影响(或:意义) (1)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两汉时期医学概况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2.代表人物及成就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人 物 年 代 成 果 地 位 张仲景 东汉末年 ①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②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华佗 东汉末年 ①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 ②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被称为“外科鼻祖”“外科圣手”“神医” 1.作者:《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2.《史记》编写完成 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3.叙事时间、范围: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 000年的史事。, 4.主要内容: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 5.地位价值:《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1.道教的兴起 (1)背景: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2)派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 太平道 五斗米道 创立者 张角 张陵(在汉中、巴蜀地区) 内 容 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 传播方式 他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 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入道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