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26357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2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5683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1,PPT,22张,课件,登高,上册
  • cover
(课件网) 登高习俗知道多少?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活动之一,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杜甫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作者简介 名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时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作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评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的诗歌被人誉为“诗史”。艺术上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  诵读 首句:高亢激昂 次句:回环婉转 颔联:“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一气读出,再作延长音(木、江) 颈联:“悲”、“常”、“病”、“独”字重读 尾联:慢读,自怜自嘲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 全诗的诗眼在哪里? 悲 写作背景———悲之因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鉴赏分析 诗歌如何表现“悲”?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高、哀、 清、白、飞 每一种景物都夹杂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 这些景物给人造成什么感觉? 急风———冷(心灵的) 高天———人渺小、孤单 哀猿———悲凉 飞鸟———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这两句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 这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落木 生命的晚秋 长江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短暂与无穷进行对比、衬托,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 “落木”、“长江”这四个意象?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 ———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 “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猿鸣———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 比喻孤独无依。 飞鸟———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长江——— 悲 三、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此诗颈联内容丰富,字字渗出“悲”来。请说出此联表达了“悲”的哪几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惨凄也; 常, 久旅也; 作客。羁旅也; 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独登,无亲朋也 台。 高迥处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语言精炼准确,简直到了“难易一字”之地步。 离乡万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