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26633

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465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纲要,危机,答案,版含,word,练习
  • cover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清朝雍正帝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B.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 C.历史解释和历史叙述 D.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 2.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二府三司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设立内阁制 D.明朝设立内阁制 清朝设立军机处 3.中国古代某机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其属官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他们“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 A.唐朝的政事堂 B.明朝的内阁 C.清朝的南书房 D.清朝的军机处 4.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  )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 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5.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6.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 A.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 B.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 7.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8.康熙对诸臣说:“普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北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反映了清朝(  ) A.版图进一步开拓巩固 B.长城内外治理一体化 C.边疆治理方法有创新 D.长城防范力度被削弱 9.“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适应西北用兵之需 C.巩固君主专制 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10.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 11.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D.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12.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D.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13.如图是清政府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金瓶掣签制度(  )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