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27713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2357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1,14.1,PPT,27张,课件,故都的秋
  • cover
(课件网)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学习目标 1、分析五幅秋景图,分析景物色彩和声音的特点,感受祖国的秋之美。 2、分析作者的感情和作者是如何以情选景的。 3、在学习中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写作能力。 一、 整体感知故都秋 “故都” 指哪儿 故都的秋=北平的秋? 由题目切入 落日故园情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垒萧萧芦荻秋 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深受作者眷恋的“故都的秋” 有何特点?请找出全文的文眼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冷、清幽、清闲,寂静,悲凉) 中心突破 二、 初步分析清静景 课文中写了哪五幅秋景图?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秋晨静观(秋晨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闲话秋雨) 秋果胜景 在这五幅图中,“清”表现在哪里?“静”表现在哪里? 碧绿的天色 碧绿的天色 牵牛花的蓝朵 青布单衣的闲人 淡绿微黄的枣子 色调 清在: 声音 驯鸽的飞声 扫帚声 衰弱的蝉声 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声调 静在: 钟声 鸽声 风雨声 人声 蝉声 以动衬静 三、 悲凉情景深探究 “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作者把“悲凉”用在赞美故都之秋的文字中(文眼句),而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方法:联系背景) 明确: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作者自幼丧父,遍尝艰辛,后留学日本,饱受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多有“临风殒泪,对月伤情”式的才子风范。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夫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他本身对秋有偏爱,写下了很多关于“秋”的作品:《雁荡山的秋月》、《天凉好个秋》、《立秋之夜》、《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与落寞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我介绍作者 故都的秋的特点是 (四个字)。 清在 (两个字); 静在 (两个字); 悲凉在几乎每一处景物上。 本文情与景的关系可以说是 (四个字)。 作者的感情落寞悲凉。在感情的统率下,景和感情协调,景的修饰语也和感情协调,如:租人家一椽 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 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 天下驯鸽的飞声……或在 壁腰中, 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 朵。 还要在学习中积累一些优美的句子(排比句)。 节 清 清、静,悲凉 秋色 秋声 以情驭景 破 浓 青 破 静 蓝 郁达夫:镶在秋里的瘦叶 在秋的日子里与你《故都的秋》邂逅。 徜徉在你用方块的汉字叠成的故都“秋”的意象里,扑面而来的是清,是静,是别样的悲凉。清、静缘于你笔下的秋天的景,而悲凉则缘于秋在你心中的投影了。这投影里重叠着古之“秋士”的影子,重叠着欧阳修、苏东坡的影子,也重叠着异国许许多多诗人的身影。 “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 而最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