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3052

2012年秋学期 鲁教版必修2教学资料(含课件等2份):兵车行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4914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2,2份,课件,年秋,资料,教学
    《兵车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杜甫的有关生平 2、理清思路层次;把握文章结构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4、领略作者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鉴赏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前面领悟了李白诗豪放飘逸,特别是他那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首先,我们通过他的《兵车行》,来体会一下为什么他的诗被人称赞“诗史”。 二、解题:  1、行 “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乐府诗中诗题称"歌"或"行"的很多。这种诗体,形式自由,音节、格律基本不受限制,句法参差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我们学习过的:《燕歌行》《琵琶行》《走马川行》等。杜甫自拟乐府新题创作《兵车行》,继承并革新了乐府民歌体。 2、回忆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年),唐代河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坎坷,使他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也体会到了百姓的疾苦。在他的诗中深深体现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位爱国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诗人,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杜甫早慧,七岁便开始学诗,他自己回忆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早年,他游历祖国各地,感悟祖国河山的壮美,如《望岳》。后来,他经历了父亲的去世,仕途的失意,家庭的贫困,开始走进下层,了解下情,并写出了贴近百姓的诗歌。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其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望岳》、《春望》、《登高》等。 注意杜甫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何谓“沉郁顿挫”?“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郁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顿挫讲的是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3、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由于连年征战,朝廷不断征兵,百姓不肯应征,朝廷就到处抓壮丁甚至连老人和孩子也不放过。这一时期,杜甫的兵车行真实的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课文朗读 1、自由读,体会感情基调 2、范读,注意字音、句读、感情。 3、学生自荐读(赛读等) 4、结合注释和译文弄清大意。 四、赏析课文 1、请找出描写与叙事的部分 明确:前三为描写的部分,后面为叙事部分。 2、问题探讨 (1)学生齐读描写部分,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征夫出征、亲人送别———生死离别图   从哪些角度来写? 听觉:车辚辚 马萧萧 战车隆隆 战马嘶鸣作者仿佛带我们回到了 视觉:行人弓箭各在腰 出征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就要开赴边塞。他们的离开可能就是永远的诀别。这时他的亲人奔跑前来送行。 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爷”,即父亲。 “走”跑的意思,为什么跑?可见出征的人不能停下脚步和亲人告别,是被迫押赴战场的。也就是被抓的壮丁。尘埃不见咸阳桥。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牵衣顿足拦到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这句话中你认为作者哪些字锤炼的好?请分别谈谈。 “牵”“拦”把亲人对征夫的眷恋,依依不舍刻画得很形象;“顿足”,人的感情悲愤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不自禁地做出这样的动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